中秋:一场月光下的温情盛宴
当金风细细地吹过大地,当丹桂悠悠地飘香满巷,中秋,这个蕴含诗意与温情的节日,又如约而至。
中秋的夜空,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精心雕琢过一般。那一轮明月,宛如一颗圆润的明珠,散发着柔和而澄澈的光辉,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广袤的大地上。它高高地悬挂在天际,像是一位沉默的守护者,见证着世间的悲欢离合与万家灯火。月光如水,轻轻地流淌在山川、田野、河流之上,所到之处,皆被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银纱。远处的山峦在这月色的笼罩下,显得更加巍峨与神秘,仿佛是一个个沉睡的巨人,正沉浸在这美好的月色之中。
大街小巷里,到处都弥漫着月饼的香气。那一只只精致的月饼,宛如艺术品般摆满了糕点铺的柜台。有蛋黄莲蓉馅的,金黄的蛋黄被细腻的莲蓉紧紧包裹,咬上一口,香甜在舌尖散开;有五仁馅的,丰富的果仁在唇齿间碰撞,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;还有枣泥馅的,那浓郁的枣香带着丝丝的甜蜜,仿佛把人们的味蕾带到了一片硕果累累的枣园之中。这些月饼,不仅仅是一种美食,更是人们对团圆的期盼与寄托。
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团圆的喜悦。亲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,围坐在摆满美味佳肴的餐桌旁。老人们那满是皱纹的脸上,绽放着幸福的笑容,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,看着满堂的子孙,心中满是温暖。年轻人们则一边分享着自己生活中的趣事,一边为长辈们夹菜,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,仿佛一首欢快的交响曲。孩子们是最欢快的,他们在屋子里跑来跑去,手里拿着色彩斑斓的花灯。那些花灯,有的是可爱的兔子形状,有的是精致的莲花造型,在灯光的映照下,显得格外美丽。孩子们提着花灯在月光下嬉戏,那点点微光,就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星星,为这个中秋之夜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。
中秋,是一场月光下的温情盛宴。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,回归家庭,感受亲情的温暖。它让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在这月圆之夜,心中多了一份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。那一轮明月,那一份团圆,那一抹温情,都将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,成为人们记忆中最美好的篇章。
月圆人未圆,中秋遥相思
中秋之夜,月华如练,时光轻抚过岁月的纹理,又是一年团圆时。银盘高挂,清辉遍洒,家家户户灯火阑珊,笑语盈盈,唯独我心,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涟漪——今夕何夕,故人难觅。
月圆人未全,此情此景,最是惹人遐思。记忆中的中秋,是与故人并肩,共赏那轮皎洁,谈笑间,时光仿佛凝固。而今,故人散落天涯,唯余回忆,如月光般温柔,又略带凉意,照亮了我孤独的角落。
中秋的月,是团圆的信使,也是思念的载体。它不言,却懂人间情长;它不语,却映照着心底的千回百转。我仰望这轮明月,仿佛能穿越千山万水,看见故人笑颜,听见昔日欢歌。那一刻,时间仿佛倒流,故人近在咫尺,却又遥不可及。
岁月悠悠,人事已非。我们无法抗拒离别的宿命,只能在这特定的夜晚,借一缕月光,寄托无尽的思念。愿故人安好,无论身在何方,都能感受到这份穿越时空的牵挂。中秋的月,不仅照亮了夜空,也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坚强。
月圆则缺,人生亦复如是。中秋之夜,虽不见故人,但他们的故事,他们的笑容,已深深烙印在我心。这份思念,如同月光,虽淡却长存,指引着我前行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无论风雨变换,我都会带着这份思念,勇敢地走向未知的远方。
中秋之夜,月华依旧。虽然故人难觅,但他们的故事,他们的情谊,已化作我心中最温暖的光。在这团圆的节日里,我愿将这份思念化作祝福,送给远方的故人,愿他们一切安好,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世界里,熠熠生辉。
秋思“心中月”
秋天,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如约而至!它不像夏天那般热烈奔放,也不像冬天那般冷峻深沉,它宛如一首悠扬的诗篇,舒缓而又深情……
这个季节,总有一种特别的温柔,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能被秋风吹散;这个季节,也有着一种特别的魔力,仿佛所有的疑惑都能在秋思中找到答案。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生长在“爱拼才会赢”的福建闽南,成长在“淳朴奋进”的江西吉安,与亲人间既邻近却又遥远的跨省距离,为这秋季里独有的中秋团圆佳节莫名增添了几分相思……
每逢周末,都能接到妈妈发来的视频聊天,每次聊天时,不善言辞的爸爸都喜欢坐在一边,听着我和妈妈你来我去的絮絮叨叨,然后时不时地插上一句。聊天的话题基本上离不开“最近工作忙不忙?上下班开车要小心,周末要好好休息……”儿行千里母担忧,在父母亲反反复复的絮叨中,能切实地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爱护。接近不惑的年纪,能享受着父母的絮叨,其实是件很幸福的事情……妈妈总说,在爸爸妈妈这,你始终是个孩子,不需要太懂事。只要有心事有困难,爸爸妈妈24小时在线……深沉的母爱和父爱,照亮了我时而迷茫的生活,他们总是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答疑解惑,鼓励着我积极面对人生中无论是生活上,或是工作中可能遇见的各项难题。
中秋将近,我想,我的心中月不仅仅是夜空中的那轮相思月,更是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“心中月”——我最爱也最爱我的父亲母亲。
相信,世间的父母都是每一个孩子心中的一轮明月!在中秋团圆日来临之际,愿全天下的父亲母亲:健康长寿,平安喜乐!
且借人间二两墨,再续佳节月明
晚间云雾全都收尽,暗夜深沉,烁烁繁星透着澄光如几点颜料捣上黑布,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,银河悄然无声,白玉圆盘在天上缓缓移动着。每逢中秋之际,点亮万家灯火,却待看阑珊处,一阵风拂起了时光的裙角,吹起了琐碎的流年,往事如一泓清水涌入心头。家乡的中秋里,嬉笑声再次传来。
记得,在“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”中,一张长长的小桌子放置院子最中央,洁白的月光像蜡笔一样将银白色涂抹在它的每一寸角落,上面摆满了丰满的水果和几本话本子。大人曾说过,嫦娥“碧海青天夜夜心”,因此,就递上几本话本子来解解闷。
月饼的稣香萦绕,氤氲在月色中,手抓起一块花纹精致的月饼,送入口中,细细品尝,则有蛋黄的咸,莲蓉的甜和外皮的酥交错在口中,弥漫在鼻尖,便可品一丝中秋的香和月色的甜。即使从前的月光再美好,即使从前的佳肴再美味,也不及中秋圆月一分皎洁,不及中秋月饼一分香甜。这不只是一块月饼,更被赋予中秋之时独特的情思。
月亮褪去了一身朦胧,高悬在夜空中,愈发清晰,愈发明亮。云雾消失,甚至可以依稀看见几颗暗淡的星子在天的另一边。斑驳的月光一块块洒在门前,洒在屋檐上,街边的路灯与之相比稍有逊色。光像流沙,从指间轻盈掠过,扬起一片浮尘。弹指一挥间,中秋佳节悄无声息地走近了。一抬眼,便与那明月撞了个满怀。
月是故乡明:中秋怀旧
岁岁中秋,今又中秋。当那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夜空,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童年,飘回到了那些充满温馨与亲情的旧时光里。
小时候,中秋是一桌丰盛的晚餐。那时候,家里并不富裕,但在中秋这一天,母亲总会想尽办法准备一桌好菜。父亲会早早地从集市上带回新鲜的食材,母亲在厨房里忙碌一整天,炒出一道道美味佳肴。我和兄弟姐妹围坐在桌旁,眼巴巴地盼着开饭,嘴里还不停念叨着“月亮什么时候出来呀”。
等到月亮慢慢爬上树梢,我们便会把桌子搬到院子里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边吃边赏月。月光如水,洒在我们身上,也洒在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。父亲会给我们讲那些古老的传说,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桂,我们听得入神,眼睛望着月亮,仿佛真的能看到那些仙人的身影。
母亲则会给我们分月饼,那时候的月饼没有现在这么多种类,可每一口咬下去都是满满的幸福。我们吃着月饼,笑声在院子里回荡。月光下,父母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欣慰,那是亲情的温暖,是家的味道。
如今,我们都已长大成人,离开了家乡,分散在各地。中秋之夜,很难再像小时候那样团聚在一起。但那份亲情,那份温暖,却永远留在了心底。
望着天上的明月,我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的那个院子,看到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欢乐场景。月还是那轮月,可岁月已经悄然流逝。然而,无论时光如何变迁,亲情始终如初,那份对家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,永远不会改变。
在这中秋佳节,愿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,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团圆幸福,愿这明月照亮我们回家的路,让亲情永远相伴左右。让亲情在岁月中永恒流淌。
中秋随笔
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此生此也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春。又是一年八月十五,今天的月亮尤其醒目,又到一年中秋佳节。
犹记得在我的小时候,过中秋是一个欢快又隆重的日子。每年的这一天,村里家家户户齐齐出动,带上凳子和家人,赶往操场或宗祠,看一场慷慨激昂的抗战露天电影,时而对着银幕咬牙切齿,时而欢呼雀跃,随着炮火的轰鸣声热闹非凡。老一辈的倒是更为喜欢宗祠锣鼓声天的提线木偶戏,在戏台前方,总是坐着笑眯眯的老一辈,不见了平日里的严厉,平日里握惯锄头、镰刀的他们,在这一天总是揣着月饼和糖果、瓜子,东一把西一把的交换起来,偶尔拿到几颗少见的奶糖便悄咪咪地揣进兜里,就等着塞给四处乱窜窜到眼前孙孙辈,时不时还和着锣鼓声哼上几句,劳累了大半年的身体好像在这会舒展开来,无比惬意。
我们小孩就更是无比肆意,像入水的沙丁鱼一般,在两拨人群中往来不止。不过比起“锵锵咚咚”、悠长难懂的戏曲唱腔,明显直白又激烈的电影要更为吸引我们。那会儿的月光可是亮得很,甚至亮到不需要手电筒的帮助都能在小小的村道上行走自如。记得小时候的我,在明月的照耀下常常和小伙伴四处追打,累了就跑到家人旁依偎着,不等到电影看完便在家长怀中昏睡过去,有时一觉醒来才发现鞋子落在了回家路上,天上的圆月也悄悄地拨开云朵,偷笑着瞧着这一幕。
等到长大后上了大学又开始工作后,中秋节好像变得不一样了。村里越来越多人外出务工甚至离开了这片土地落居他地,村里只剩下一些年迈的老人,连小孩都变少了,童年时候的玩伴更是再也碰不到了。尽管每年我们家仍是举家回村里过节,但是哪怕是中秋节这样的团圆日,村里也不再举办活动,再也没有了以往时候的热闹和喜气,变得冷清、乏味起来。长大后总觉得天上的月亮不及小时候的亮,连那时候期待的月饼送入口中都食之无味。
我常常想,究竟是月饼变了还是我变了?我总是苦苦思索,觉得什么都没变又什么都变了。变了的是渐渐长大,俞渐成熟的、理性的我们,我们不再将思念和爱意喧之于口,而是转变在了沉默里。变了的是俞渐发达的科技。现在的社会不再像小时候,长久的思念只累积在书信和电话里简短的几句话,随时可以通过视频缓解思念,那么中秋节就变得不再那么特别。不变的是每次仍在家门口遥遥相望的老人,下车时一句“回来啦”,不变的是哪怕觉得月饼食之无味仍旧齐聚在一起赏月的习惯,是无需用言语和行动表达的情感,家的感觉,现在想想,中秋节的意义同那时又有什么分别呢。
没那么有“味”的中秋夜,遗憾却也美满,尽管中秋味不如从前,但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的”愿景亘古不变。新月如牙,半月如瓢,而圆月如星眸,照亮儿时的你我,也照亮万千游子归家的路,望天下儿女共赏圆月,欢饮达旦。